近日,蘇州市客管處下發通知,以強硬態度禁止使用“嘀嘀打車”等打車軟件。而蘇州市客管處闢謠稱,不會封殺任何打車軟件,只要打車軟件願意接入蘇州市出租車電召平臺,接受統一監管,隨時都歡迎。(4月24日《北京晨報》)
  對此,“嘀嘀”聲明稱不願接入蘇州電召平臺是因為蘇州要求接入的統一電召平臺技術落後無法實現大數據計算,剝奪了最核心的‘精準推送’和‘調度權’,閹割了嘀嘀的技術模式和創新。
  所謂的“封殺”闢謠背後,是蘇州客管處的大氣姿態和“嘀嘀”方面的傲嬌不配合。“嘀嘀”將不願意加入電召平臺接受監管,歸因於技術落後和難以兼容。然而,此前乖乖接受了重慶、深圳等地監管部門“收編”的嘀嘀打車,為何在蘇州就不能兼容了呢?
  打車軟件近兩年興起,在各地風生水起,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傳統的產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其背後的安全隱患以及相應的制度跟進一直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打車軟件發展的迅猛態勢使傳統產業不得不正視其存在,而這種新老平臺的兼容該怎樣實現呢?蘇州的做法是打車軟件接入統一的電招平臺,打車軟件客戶端與司機端在進行數據交換時,必須通過該市統一的出租車電召平臺,並且要繳納一定的接入費。
  嘀嘀打車的核心競爭力是基於大數據計算分析之後的精準訂單推送和調度。而蘇州要求嘀嘀接入的統一電召平臺技術落後,車載終端無法收集來自司機端的行為數據,包括司機的行車習慣、路線選擇偏好等行為數據都無法收集。也就是說接入該出租車電召平臺只能做對打車訂單的彙總並將其無差別地推送至出租車司機手中,無法實現基於大數據運算實現的精準推送。
  蘇州客管處重視的是統一管理,雖然錶面上大氣接納打車軟件,但實際上沒有兼容協調的新思路,因此,所謂的統一管理只能扼殺發展、限制創新。“嘀嘀”自願退出蘇州市場,強勢態度背後雖有無奈,但退出市場實屬不明智。技術的不兼容就從技術層面解決,思路的不兼容也該以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對於“嘀嘀”來說,其他城市的“兼容”值得借鑒。如北京交委實行的“只監管,不調度”的“北京模式”:嘀嘀打車所有司機註冊信息提交至信息中心數據庫,防止黑車進入;所有訂單納入統一平臺記錄,訂單90秒之內由手機應用服務商自行分配調度;90秒後未被搶訂單在平臺內進行流轉,手機電召訂單納入出租車公司考核。統一平臺對每個訂單全流程進行監控和記錄,保留各項信息,以備查詢、投訴和糾紛處理。
  目前北京司機註冊嘀嘀打車軟件人數為6.7萬,日均訂單超30萬單,訂單成功率達到85%,遠高於傳統電話召車46%的成功率,降低出租車20%左右的空駛率。
  打車軟件讓司機方便,乘客方便,兼顧雙方自然值得推廣。而能兼顧新舊平臺的方法值得思考,“蘇州模式”有待推敲,需要兼容的不是技術,而是思路的兼容,監管和發展的兼容。
  文/張星辰  (原標題:“嘀嘀”被禁,需要兼容的不僅是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y29gyhh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